跟著 BRACHA布拉扎 的照顧經驗,了解貓咪排泄與砂盆使用的細節與異常,掌握日常照顧的關鍵線索。
從砂盆裡看健康:那些悄悄藏在排泄中的訊號
每天清理砂盆,也是在閱讀貓咪的日常狀態。 便便的形狀、尿尿的位置,甚至牠們是否願意進砂盆如廁——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,其實都藏著與貓咪身心健康有關的重要訊息。
這篇文章,來自 BRACHA布拉扎 的照顧經驗,我們想陪你一起看懂幾個關鍵問題:
為什麼貓咪會突然不進砂盆?
哪些異常屬於壓力或習慣問題,而非生病?
又有哪些,值得我們細心追蹤或尋求協助?
常見影響排泄習慣的 4 大原因
1. 空間位置的不協調
貓咪對於如廁環境非常敏感。當然也包含塞爾凱克捲毛貓(Selkirk Rex),因為性格細膩、偏好安定空間的品種,若砂盆設在嘈雜、燈光強烈、靠近食物或通道等地方,牠們可能因不安而選擇避開。 **溫柔提醒:**選擇安靜、隱蔽、能獨處的角落,會讓貓咪更願意使用砂盆。
2. 對砂盆材質與質地的感受
砂太粗、香精氣味過濃、不舒適,這些細節都會影響貓咪的使用意願。 換盆或換砂時,可嘗試「混砂/雙盆」方式,減緩適應壓力。
3. 負面經驗的連結
曾經在砂盆中受驚(例如:被嚇到、打架、疫苗後腹瀉等不適),都可能讓牠產生「排泄=不舒服」的情緒連結。
4. 清潔頻率與盆數設置
不夠乾淨、太久未清、盆數不足(特別是多貓家庭),都可能導致貓咪另尋如廁地點。
如何觀察貓咪的排便與尿尿?
除了是否進砂盆,排泄物本身的樣態也是了解貓咪健康的重要依據:
👀 日常觀察重點:
💩 便便是否成形、有彈性但不過硬?
🌊 是否出現軟便、水狀便或混有未消化食物?
🕐 排便頻率是否突然變多或變少?
💧 尿液的顏色是否偏黃、混濁,或有異味?
如果貓咪精神良好但出現 1–2 天軟便,大多與飲食變動、餵食方式、或環境壓力有關。
貓咪軟便處理建議
減少零食,調整每餐分量,避免過度餵食
過渡期內暫停混搭食材,單一主食為主
若正在換糧,建議將換糧期拉長至 7–14 天
観察 5–7 天,若無明顯改善,再與醫師討論是否進一步檢查
如何溫柔改善:從生活細節慢慢調整
每一份排泄行為的改變,背後都可能藏著貓咪想傳達的訊息。在你準備好傾聽的時候,牠們也會慢慢回應那份溫柔。
你可以從這些日常開始,一點一滴,重建安心的如廁節奏:
每天記錄排便次數與便便形狀,觀察是否逐漸穩定
固定每日清理砂盆至少兩次,並定期整盆更換與消毒
避免將砂盆放在走動頻繁、聲音雜亂或靠近食物的地方
若需更換砂種或盆型,建議採用「混用轉換」的方式,讓牠們慢慢適應
當出現排泄外移時,請先放下責備,牠可能只是在用牠的方式告訴你:「我不太舒服」
在 BRACHA布拉扎,我們始終相信: 一份穩定的如廁習慣,不只是訓練的結果,更是關係信任的證明。而你願意停下腳步、彎下腰,讀懂那些藏在砂盆裡的小訊號,就是對這段陪伴最深的回應。
下一篇我們來聊聊貓咪其他日常照護。 延伸閱讀: 貓咪理毛工具怎麼選?主食碗與日常照護提案一次看懂